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就冠状病毒的跨种传播过程发表重要综述
2015-08-01 12:00:17
病毒侵入宿主的第一步是病毒表面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受体的种类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范围和组织嗜性。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spike,S)蛋白负责识别宿主受体并介导膜融合,进而完成病毒的侵入过程,是冠状病毒能否以及如何实现跨种传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通常S蛋白会被宿主的蛋白酶进一步切割为S1和S2两个亚基,前者含有识别受体的关键区域,即受体结合区(receptor-binding domain),而后者含有膜融合所需的关键元件(如融合肽、七肽重复区等)。因此,S蛋白的结构功能特点和受体识别特征,以及与S蛋白的切割激活(cleavage priming)密切相关的宿主蛋白酶的时空分布特征是病毒实现跨种感染的关键因素。
在这篇最新的综述文章中,高福院士、逯光文和王奇慧博士首先就SARS-CoV S蛋白的结构特点、受体识别特征、以及S蛋白如何被宿主蛋白酶有效切割激活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总结;随后系统地归纳了MERS-CoV S蛋白的相关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基于S蛋白特征的病毒跨种传播过程。他们还对蝙蝠源冠状病毒HKU4识别人源受体的最新工作进行了点评,概述了这一工作对于MERS-CoV蝙蝠起源的重要提示。这篇题为“Bat-to-human: spike features determining ‘host jump’ of coronaviruses SARS-CoV, MERS-CoV, and beyond”的文章发表在最新一期的Trends in Microbiology杂志上,并被选为精选综述
上一篇:全国首届真菌感染与宿主免疫学术研讨会会议纪
下一篇:微生物所高福课题组在广谱性流感抗体中和机制研究领域获得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