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珊课题组在CMV非编码卫星RNA的起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15-06-15 09:31:35
为了揭示satRNA的起源和发生,微生物所郭惠珊课题组通过对一包含satRNA片段的载体系统的研究,以及小分子RNA(siRNA)和DNA杂交检测,发现野生型烟草存在与satRNA同源的24-nt (nucleotide) siRNAs和DNA片段。siRNA高通量测序进一步发现, CMV侵染大量增加了这些24-nt siRNAs的积累,且多个siRNAs完全匹配并覆盖satRNA的多个区域;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siRNAs大多来源于烟草基因组的非编码DNA重复序列。结合课题组前期对CMV编码的沉默抑制子--2b蛋白--干扰RNA沉默和DNA甲基化的研究,提示CMV侵染可能激活这些非编码DNA重复序列而产生大量的24-nt siRNA,并由其逐渐形成依赖CMV复制的长非编码satRNA。郭惠珊课题组的研究为CMV satRNA起源于宿主基因组提供了基因组水平的证据。
CMV satRNA起源于植物基因组的观点,符合并解释了课题组以前发现的关于CMVsatRNA的多个生物学功能现象。尽管CMV通过辅助satRNA的大量复制,使之作为亚病毒RNA来捕获宿主RNA沉默,从而保护CMV自身基因组免受RNA沉默降解;郭惠珊课题组研究发现,satRNA的存在其实减轻了CMV的致病性;satRNA能特异干扰抑制子2b蛋白的积累,从而降低2b对宿主抗病毒RNA沉默的反抑制作用;而且来源于satRNA的一个siRNA(satsiRNA),能够通过特异剪切CMV基因组而降低病毒RNA的积累。这些发现都佐证了宿主来源的satRNA及其干扰CMV致病性的生物学功能。而CMV辅助satRNA复制则体现了CMV与宿主长期斗争互作过程的共进化。郭惠珊团队的研究丰富了当前植物长链非编码RNA产生机理及植物表观遗传调控途径参与抗病应答的基础理论。
该研究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王明波教授实验室合作完成,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刊物PLoS Genetics上,郭惠珊课题组赵建华博士生为共第一作者,郭惠珊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的资助。
烟草植物siRNAs 和三个株系CMV基因组比较分布图
Alignment of sRNAs to three CMV satRNA genome sequences,
(A)sRNAs fromuninfected N. tabacum plants. (B)sRNAs from CMV-infected N. tabacum plants.(C)the 14 sRNAs identified from CMV-infectedplants that map to the Y-SatRNA.